在2024年春晚的舞台上,节目《山河诗长安》一经播出便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诗仙李白跨越时空乘鹤而来,与今人开怀对诗,共看大唐不夜城内舞狮舞龙、社火表演的热闹非凡,共听陕派说唱、鼓乐交响的激昂绵长。这场视听盛宴,不仅让无数观众为之震撼,更让导演王柯成为了春节期间讨论的焦点。他,究竟是如何巧妙地将李白的千古诗意融入现代繁华之中?又是怎样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完美交融,从而开启这场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场文艺创作背后的奥秘。
文艺创作承古韵。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因此在《山河诗长安》节目中,我们得以目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与“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时空对话,见证传统秦腔与现代说唱之间的奇妙交响,聆听唐代东仓鼓乐与现代流行音乐之间的激烈“对垒”。这些丰富多彩的文艺创作、击中心灵的情感共鸣,充分表明中华文明不仅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还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更是构成文艺作品“破圈”传播的“最大公约数”。
文艺创作启新章。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古今中外,文艺无不遵循这样一条规律: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而要使文艺作品永葆时代风采,那文艺创作就必须在其传承与创新上双管齐下,它们就犹如鸟之双翅,缺一无法飞翔;又像是车之双轮,缺一便无法前进。《山河诗长安》节目就正是属于这个时代的生动写照,它巧妙运用增强现实技术,将传统的文化韵味与新时代的极致浪漫刻画得淋漓尽致。因此我们不仅能在“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诗意中看到古丝绸之路与如今的中欧班列交相辉映;还能在“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里与中国航天员和空间站“亲密接触”。
文艺创作伴民行。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文章归于人心,立言达乎民情。《山河诗长安》的成功面世,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历经寒暑、持之以恒的成果。导演王柯在访谈中谈到,创作前期,他就时常反问自己,究竟怎样才能做到在春晚的舞台上和观众进行交流?这个问题的答案要去哪里寻找呢?或许正是这份不懈的探索,最终让《山河诗长安》赢得了33.76%的收视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与好评。如今,我们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文艺创作更应紧密联结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让文艺之花在人民心中永久绽放,历久弥香。
文明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文明的血脉。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文艺创作要承古韵、启新章、伴民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22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