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然而,在个别地方,仍然存在假减负,或者减负上的形式主义问题。“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基层减负当谨防“休凿止斧”,切不可如弹簧那样,一抓就压缩、一松就反弹。
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不能止于喊口号。中央多份文件均提出为基层减负的鲜明导向。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为基层减负,松的是形式主义的束缚,紧的是为民服务的状态,担的是实干担当的责任,负重的骏马难以远驰,唯有让干部轻装上阵,才能让基层真正地变“忙事务”为“抓服务”,唯有从无谓的“文山会海”和“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才能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地把群众的“心上事”变成自己的“上心事”,全身心回归到为民服务工作中。要时刻紧盯“隐形变异”“回弹反潮”,切实杜绝“口号式”减负,不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绝不让基层减负如弹簧一般“一抓就压紧、一松就反弹”。
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要创造良好环境。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基层干部每天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督查检查。而督查过度重视工作留痕,汇报、照片等指标评分占比较大,对工作实效重视不足。对此,基层干部不一定口头反对,但内心不可避免会产生怨气,影响工作积极性。减少检查考核的“重压”,重点围绕中心工作考核,少一些工作评比排名,多一些达标考核。同时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去除不必要的环节,减少跑腿报送资料的次数,减少重复信息的反复报送次数。让基层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到为民服务的实际工作中,轻装上阵,干好“分内事”。
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要激励担当作为。要切实解决基层干部“忙于应付”的问题,在对基层干部的考核中,不能一味地强调“出彩”,而是应该强调“实干”。多到百姓们的板凳上坐一坐,去田间地头问问收成,既迈进群众门槛又走进群众心坎。基层党组织要关注基层干部的身心健康,严格落实休假制度,完善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破除基层干部职业发展“瓶颈”,拓宽成长和晋升渠道,让干部在干事创业上更有劲头和奔头。适当增添基层干部的生活补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减轻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留住基层人才,让基层工作环境真正“暖起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22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