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给勉励“银铃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中强调,“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青年干部应当学习老前辈们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囊萤映雪的好学热情、宁静致远的豁达胸襟,让暮景和晨光相映成辉,赓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理想。
砥砺“愿得此身长报国”的报国之志,延续红色血脉,让“薄暮”辉映“晨光”爱国情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许多老同志们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生动写照,生于国家兵荒马乱的烽火岁月,奋斗在国家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艰辛创业历程,亲历了国家从动荡不安的战争泥潭到一穷二白的发展初期再到如今国泰民安的幸福生活,波澜壮阔的发展期间,国家内部危机四伏和外部群狼环伺,然而却一次次化险为夷,靠得是党的领导和老同志们的奉献,面对如今亲手创建的盛世,相信他们对祖国真挚的感情,对党的忠诚信仰已经坚韧不拔、不可动摇。深藏功名无私奉献的战斗英雄张富清、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当代神农”袁隆平、扎根农村艰苦奋斗的劳动楷模申纪兰,还有千千万万个像英雄楷模一样奋斗在一线,为国家繁荣共享力量的老同志们,他们扛起了时代使命,托举了风雨飘摇的中国,谱写了矢志不渝的爱国华章。青年应当从老同志们身上汲取革命意志和爱国情怀,接过时代重担、赓续红色血脉,淬炼干事创业的坚定决心,奉献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青年力量。
坚定“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勤学意志,传承笃学精神,让“夕阳”点亮“朝阳”好学热情。建国初期,山河破碎、百废待兴,老同志们面对设备落后、技术匮乏的科研现状,囊萤映雪、凿壁偷光,依靠勤学好学、学以报国的精神品质,克服重重困难,为国家建设奉献青春甚至生命。“隐姓埋名”的“国之重器”于敏、“藉藉无名”的卫星之父孙家栋、艰苦奉献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他们的奉献和知识缔造了中国科技强国的现状。“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对科研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让老同志们甘愿在学海中燃烧自己、奋斗一生。“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我曾是“半个”科研人,见过对知识垂涎若渴,80岁依然学无止境的老学者;见过步履艰难,依然亲历实验室指导的老教授;见过疾病缠身,依然稳立讲台传道授业的老教师。还有许多老年同志岁月也不能抵挡他们奋斗的步伐,返聘退休后,纷纷投身“银龄行动”,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老有所为的精神内涵,将知识和见识带去乡村、西部。青年在学校、在社区接受老同志们的知识、阅历,更要学习领会老同志们活到老,学到老的好学热情和“桑榆非晚”的勤学意志,不断更新知识库、适应新环境,锻造出一支精于业务、勇于担当、实干争先的青年队伍。
修炼“我言秋日胜春朝”的乐观态度,品味恬淡心境,让“晚霞”启明“旭日”豁达胸襟。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老同志们艰苦奋斗一生,品尽酸甜苦辣个中滋味,生出的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心境,不同于“摆烂”“躺平”的消极情绪,这是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青年要学习老同志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如止水品尽酸甜苦辣。要品“酸”而不愁绪,不执着于功名利禄,不与他人比较,专注于眼前工作和心中理想,做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要品“甜”而不欢腾,不沉溺于荣辱得失,牢固树立正确的得失观、政绩观,警惕糖衣炮弹、甜蜜陷阱,不满足于眼前一时得失,而应以实现远大理想为长久追求;要品“苦”而不悲悯,人生中成功只是一时的,失败才是主旋律,青年人要有面对挫折困苦,不畏难、不退缩,坚定坦然迎接挑战的定力,用艰苦奋斗之姿实现远大理想。要品“辣”而不躁动,青年要磨炼“心有惊雷而面如平湖”的意志品质,面对意外和刺激,不慌乱阵脚、不自暴自弃、不甘于落后,时刻保持冷静头脑,分析研判风险挑战,干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
(南平市松溪县茶平乡赵永鑫)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22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