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要“钉”在群众心坎上

随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帷幕的缓缓落下,会后发布的会议公报中,“改革”一词高频亮相达五十余次,无疑成为了瞩目的“第一热词”。“第一热词”的频繁出现,深刻昭示着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改革依然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关键一招。而要让改革之树根深叶茂、硕果累累,关键在于将改革的“钉子”牢牢“钉”在群众的心坎上,确保改革红利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改革路上要以“政治引领”的导向、“钉钉子”的准度,深化改革破浪前行,精准施策“对症下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一代代党员干部们始终坚持人民导向,矢志不渝,践行初心使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力求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激发发展活力。在这场历史性的变革洪流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与“钉钉子”的精神内涵紧密结合,犹如“指南针”般,明晰改革发展的航向,确保每一项决策紧贴民生需求,保证每一步行动增进人民福祉,衡量每一项成果都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谋定而后动,笃行以致远。”改革需秉持精准施策之道,找准“钉”点,精准识别民生痛点。举锤奋力一击,确保改革措施“钉”在解决民生问题的核心上,对准改革“靶心”,做到落锤无悔、一锤定音。党员干部们要将“钉子”精神转化为推进深化改革的强大内生动力,多以“锤子”锤炼自身,感知民生疾苦,对症下药解“疑难杂症”。

改革路上要以“解剖麻雀”的深度、“钉钉子”的力度,大兴调研之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1937年《实践论》里这样写道:“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踏入田间地头、穿行乡间小道充分调研,自觉问政于民、倾听民声,明得失之镜,主动问需于民、体恤民意,感冷暖之情,自发问计于民、汇聚民智,辨虚实之路。调查研究要像“解剖麻雀”一样,细至毫厘,用好“案例分析”这一专业术语,深入剖析具体个案,如麻雀之五脏六腑,力求“精准画像”。细微之处见真章,确保决策有据可依,切实解决民之所需。调查研究需兼具深度与力度,党员干部们应秉承一抓到底、常抓不懈的坚韧态度,深入践行“钉钉子”精神,确保每一份调查数据都如同“钉”入坚实木板的钉子,深度到位且力度十足,以强有力的政策执行来巩固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改革路上要以“攻坚克难”的胆识、“钉钉子”的韧度,勇攀改革迎难而上,力解民生“千头万绪”。自古以来,改革从非易事。“干事业就要有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向前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过一壑,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创工作新局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注定是一场充满艰难险阻的持久战,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党员干部必须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攻坚胆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气度。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先“破”后“立”,敢作敢为善作善成。“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员干部需以“钉钉子”的韧度,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事接着一事办,直到把民生“千头万绪”理得井井有条,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上新台阶。深化改革的征途上,每一颗“钉子”都是对人民期盼的回应,每一次“锤击”都是对发展使命的担当。我们要将“钉钉子”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要在思想上坚定人民立场,更要在行动上践行群众路线,确保改革的每一步都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21558.html

(0)
选调生选调生
上一篇 2024 年 10 月 10 日 上午7:32
下一篇 2024 年 10 月 10 日 上午8:52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