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与国庆“撞满怀”,算休还是不算休

近日,“中秋国庆连续5周调休”冲上热搜。在这个节奏飞快的时代,假期成了人们在忙碌生活中难得的喘息机会。当中秋节与国庆节相邻,国泰民安和阖家幸福也撞了个满怀,本该是家国相依的美满时光,背后却隐藏着一场关于调休的复杂游戏。

中秋国庆的连续五周调休方案,不仅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也让不少人产生了困惑和讨论。“上6休3上3休2上5休1上2休7上5休1”这一串看似简单的数字串联,被网友戏谑为“史上最复杂调休期”,人们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安排被打乱成了一种“混乱有序”的模式。面对这种情况,社交媒体上不乏网友们“看花眼”的调侃,“调休时间表看花眼,放假因调休变假放”“这不就是让我们在假期的幸福与现实的压迫之间玩了一场过山车吗?”。调休本意是避免节假日“碎片化”,为劳动者提供较为集中、时间较长的休息时间,为何会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呢?

调休,自1999年开始已经伴随国人走过了25年。这一源于中国独特国情的安排,本身就是在“既要、又要、还要”的多重约束下寻求“最大公约数”的结果。一方面,当假期的延长和调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连续五周的调休不仅仅是工作日和休息日的简单替换,它还像是一个引发“蝴蝶效应”的触发器,改变了许多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社会学研究表明,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一个持续被讨论的话题。在这段时间里,不少人发现,自己不仅没有因为长假而放松,反而变得更加紧张和焦虑,这种情况甚至被一些心理学家称为“假期焦虑症”。这种焦虑症状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们的生活节奏被打破,而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无法找到平衡点。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文旅市场爆火,人们多数选择在调休小长假期间出游,而集中出行带来的交通堵塞、安全隐患、一票难求等问题大大降低游客体验感与假期“含金量”。此外,“内卷”“996”“白加黑”等加班文化不知何时被部分推行所谓“狼性文化”的企业奉为圭臬,不仅让很多劳动者卷入职场内耗,在工作中身心俱疲,甚至难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带薪休假制度和双休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削弱了部分劳动者对休假制度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反对调休的声音不能装作听不到,我们不应责怪网友“矫情”,而要严肃看待和正确分析民众对假期如此敏感甚至“斤斤计较”背后的原因。历史上我国节假日制度经过数次调整和改革,逐步臻于完善,更加符合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所需。2008年起,我国采取黄金周与小长假并行的休假制度,推动了调休的广泛运用,就是出于平衡与需求的考量。但任何制度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在20余年的调休实践中,无论如何都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调休制度现在面临争议,与其说是调休制度本身存在先天性不足,不如说是社会发展变化产生了新情况。

着力解决调休效果“好不好”的问题,要综合施策、“弹好钢琴”,想方设法提高群众假期的质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要优化休假制度。2015年《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出台,鼓励因地制宜灵活休假,将带薪休假制度与本地的传统节日、地方特色的活动相结合,实现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在制定调休方案时,要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需求,继续优化全国年节和法定节假日分布格局,更加充分地权衡经济发展与民众生活需求之间的关系,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休假制度。其次,要提升假期出行体验。加强对假期出行的引导和管理,通过提前发布交通预警、景区限流等措施,缓解交通拥堵和景区超载问题。要鼓励人们错峰出行,通过宣传引导、优惠政策等方式,分散旅游需求,实现旅游资源的均衡利用。同时,发展好短途游、周边游等形式,探寻家门口的“诗和远方”,提升假期旅游品质。最后,要保障劳动者权益。抵制无效加班“内卷”,相关部门要再加把劲切实保障好劳动者的休息权,营造一个更有利于维护职工权益、激发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同时,要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和双休制度,当前《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并未对带薪休假作出强制规定,客观上影响落实效果,应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完善企业违法责任。

正确看待休假意义,背后的道理明明白白,放假大大方方,群众才会开开心心。调休实践仍在不断改善,更多需求需要被看见,毕竟假期的意义在于享受生活,而不是在调休的迷宫中迷失方向。少一些“灵活调休”的小聪明,多一些“严格落实”的大智慧,才能真正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让休假和幸福“撞满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19405.html

(0)
选调生选调生
上一篇 2024 年 9 月 5 日
下一篇 2024 年 9 月 8 日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