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网络又有新风向—不少年轻人争相做起家乡推介官,向他人热情“安利”自己的家乡小城。提供历史资料、推荐特色风情和美食住宿等已是基本操作,幽默情景剧、家乡宣传片、应援歌曲等自创的新型宣介形式也层出不穷,小城青年不遗余力地为家乡摇旗呐喊,在网络上刮起一股“最炫家乡风”。这样的变化令人欣喜,也让人不禁探究:这届年轻人何以乐于宣传家乡小城?
据媒体报道,眼下争当“家乡推介官”,向他人介绍“不出名的小城市”,正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爱好。一场“我为家乡代言”的网络比拼,带来了惊喜,也带来了流量。有数据显示,在某短视频平台上,“500个家乡”等相关视频,共计实现总量达8亿+的曝光,为各地文旅发展带来了客流,注入了生机。
“炫家乡”的行为看似突然,实则必然。从情感角度看,对故土的眷恋,是天然的“向心力”,也是每个人深藏心底的情愫。随着阅历增加,接触的世界越来越大,大家对家乡的感怀反而越来越深。尤其这些年,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小城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更让年轻人有了宣传家乡的驱动力。加之自媒体空前发达,人人皆能变身“记录者”“传播者”。
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县域和乡村迎来发展良机,无数的小城小镇正经历“当打之年”。《2023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显示,百强县中进入“GDP千亿俱乐部”的县域达到54个,中西部千亿县增至10个。小城们逐渐显现出巨大的经济活力与韧性,与此同步的是“软件”和“硬件”的加速升级,以及与大城市生活消费差距的渐次缩小。可以说,小城们日新月异向现代化迈进的“硬实力”成为家乡推介官们的最大底气。
曾经,繁华潮流的大都市总让人趋之若鹜,但如今,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和各类新业态新潮流的催动,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更多游客、刺激消费增长,县级城市开始注重打造具有特色的街区。形形色色的方言,热气腾腾的生活日常……以生命力、烟火气、松弛感为特征的县城美学越来越有吸引力,“小而美”“情绪价值”成为新生代消费者偏爱的需求要素。东北边陲小城延吉,烤肉、冷面、泡菜、打糕,汕英歌舞在抖音“出圈”,龙舟带火“北人不善水战”……小城市凭借独特的文化底蕴、地道的美食风味摘下“土”的标签。
“本来出身乡野,那一片土地滋养我,我就要承认它”“我的家乡承载着我整个成长阶段的点点滴滴和欢声笑语”“这里对我有着天然的熟悉感,能够接纳我包容我,我能在这里找到依靠”“我生活的小城,让我看见山川河流,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我想把这份美好分享给其他人。”……每个人心中的家乡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美,对故土的眷恋,是天然的“向心力”。
对于小城而言,要借势快速集聚起各类发展要素,寻觅到衔接全域发展的特色路径。也要注意到,不少家乡小城之所以“宝藏”,来自它们与生俱来的本土风物和原生魅力,如何在发展建设的同时,丰盈起小城发展肌理,守护好这方人间烟火气,则对当地政府和群众提出了更高要求。当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年轻人能自主性回归家乡,在“看见家乡-推介家乡-建设家乡”的良性互动中,实现青春与家乡的双向奔赴和互相成就,挖掘更多无限可能。(张应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18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