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次申遗成功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在当今世界多种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中,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是一道长期必答题,广大青年干部要坚定文化自觉,砥砺文化自信,做“实”、做“久”、做“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让沉睡的文化遗产“活起来”。
做“实”保护工作。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因不可抗力等因素,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一箪食,一瓢饮”是守护人的真实写照,他们经受住层层考验,收货硕果、采撷芬芳。要挖掘和保护文化遗产,走进大街小巷,深入田间地头,发现新的文化遗产全面细致地采集作和记录,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协调因地制宜保护,各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为文化遗产构筑有力“防护网”。
做“久”传承工作。“择一事,终一生”,是守护人的共同追求。文化的赓续,既需要代代守护也要与时俱进。从央视《国家宝藏》的播出,到春晚舞蹈《只此青绿》的出圈,再到短视频集《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爆火,让观众在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中,愈发了解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坚定文化自信。同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实地展演、线下交流等方式,为传承人提升技艺搭建平台、提供机会,通过宣传片、文化进课堂等方式,培养青少年对文化遗产的了解和情感,确保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做“活”利用工作。“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时移世易,文化遗产传承了岁月的记忆与鲜活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以人民需求为本,坚持人民至上,惟有承载着干载文明的文化遗产被保留下来、传承下去,才能更好地回顾过去,共赴未来。坚持守正创新才能活用文化遗产,实现“活灵活现”,游客通过展厅里的触控屏、手机扫码、VR穿戴设备便能享受沉浸式探索之旅,增强其现实感、沉浸感、体验感,也不断增强文化遗产价值传播的效能。创作精美文创产品,微改造城市中古建筑,探索“文化+”等新方式,让文化遗产不仅“活”起来,更要“火”起来,让观众进一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18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