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基层减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形式主义作为基层负担的重要来源,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严重影响了基层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势在必行。近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的出台,更是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制度遵循。
强化思想观念,明确工作目标。形式主义之所以在基层盛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些干部存在错误的政绩观和工作观。他们往往把形式看得比内容更重要,把过程看得比结果更重要,导致工作浮于表面,不求实效。整治形式主义,首先要从强化思想观念入手,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工作观,明确政绩的评判标准应该是工作实效和群众满意度,而不是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基层干部应该把心思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用在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上,而不是用在制造虚假政绩上。同时,要树立正确的工作观,认识到工作是为了服务群众、推动发展,而不是为了应付检查、博取眼球。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和工作观,明确了工作目标,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形式主义滋生的土壤。
坚持需求导向,注重工作成效。形式主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重形式轻实效。整治形式主义,必须要注重实效,抓好落实,防止“整治形式主义”的形式主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一方面要做好减法,厘清权责边界,理顺职责关系,管住重复过多的检查考核,管住名目繁多的会议文件,将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无形枷锁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要做好加法,指导基层干部深入群众身边、了解群众关切、熟悉群众生活,听真话、查实情、贴民心、知民意,把以前应付文山会海、填表留痕的精力用在抓落实、谋发展上,切实担负起守土之责,回归服务群众本色。
优化考核体系,激发工作活力。考核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但也是形式主义滋生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考核时过于注重形式和数量,导致干部为了应付考核而搞形式主义。因此,整治形式主义,必须优化考核体系,坚持实绩导向,把实际工作成效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要给考核“消消肿”,考核应该重点抓主要工作,考核项目数量应尽可能的精简。要给考核“通通气”,考核应当统筹多个系统、多条战线,把考核项目尽可能的合并,避免让基层反复报送相同的材料。要给考核“提提质”,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奖惩升降的重要依据,让考核回归初衷,从而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18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