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在当今时代,绿色转型已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进程,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绿色转型提供更强创新动能和制度保障。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绿色转型的关键。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差异显著。因此,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发展模式,而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找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发展适合本地的新质生产力。例如,在一些风光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产业;在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康养产业等因地制宜的发展,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够减少对传统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依赖,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绿色转型的重要保障。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要健全全面绿色转型体制机制,强化绿色低碳制度供给,健全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为绿色转型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积极培育绿色低碳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的绿色化转型,用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为绿色转型提供更强创新动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科技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打造绿色科技新引擎。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将绿色科技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绿色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动技术创新向“高”处攀,建立健全关键技术攻坚清单目录,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集中优势资源推进重大技术和产品攻关突破,建立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库,为发展壮大绿色生产力提供强支撑。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大调整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气候治理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去发展的气候治理思路对发展中国家的风险巨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能源市场、新能源技术和产业体系、能源合作平台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等方面擘画了蓝图,我们只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既不能因保护环境贻误发展机遇,更不能因发展破坏环境,才能更好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松源街道党工委  魏文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17922.html

(0)
选调生选调生
上一篇 2024 年 9 月 2 日
下一篇 2024 年 9 月 2 日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