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截至2023年年末,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5.4%。在可预见的将来,老年人对高质量、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将更加旺盛。而培养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正是满足这一需求、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离不开众多养老服务从业者的辛勤付出。然而,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总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流失率较高等。不久前印发的《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系统性政策措施。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总量不足,主要源于人才来源渠道单一。要引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需多管齐下。大专院校可在老年病医学、养老机构管理等方面增加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强、生源优质的优势。职业院校则应以市场为导向,多开设养老护理、康复、老年营养、老年社会工作等专业,扩大招生规模,为养老服务培养更多实用技能人才。同时,还可以通过培训、技能考核、多点执业、增加津贴等方式,引导社区工作者、社会志愿者投身养老服务工作。
除了总量问题,养老人才的专业性也亟待提升。老年人对护理、生活照料、康复、紧急救援、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服务需求更为迫切。以养老护理为例,我国60岁以上失能老人已超过4200万人,且数量仍在上升。但部分护理员技能不足,缺乏医学、护理专业知识。在社区居家养老成为重点的当下,一些从业者还不能适应居家和社区工作环境,除基本生活照料外,在康复护理、心理疏导等岗位技能方面有所欠缺。只有突出人才培养的专业性,推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规模壮大、素质提升、结构优化,才能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养老服务人才流失率高,关键在于待遇水平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提高养老服务人才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健全人才评价机制,拓宽从业者的职业发展通道。通过开展评比表彰、技能竞赛、选树典型等活动,加大褒扬激励力度,提升养老服务人才的职业尊荣感和社会认同度。
培养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作、形成合力。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教育机构要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养老机构要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社会各界也要关心关爱养老服务人才,共同营造尊重、支持养老服务人才的良好氛围。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打造出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德技兼备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为老年人拥有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助力,让“夕阳红”更加绚丽多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17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