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热血沸腾,文化遗产与时代共舞

近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对于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步入新时代,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与自然珍宝,让它们在时代的浪潮中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亟需注入一股蓬勃的青春力量。

青春接力,做文化遗产的“坚定守护者”,永续传承、久久为功。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故事的源头活水,是讲述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载体。然而,现代化与全球化带来挑战,古建筑、村落受损,技艺民俗失传等许多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保护文化遗产,我们要以“物理保护防破坏,活态传承保生机”为原则,在防止其受到自然或人为的破坏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传播内在价值。青年干部应率先行动,积极把握展览、讲座、演出等学习和宣传的机会,向公众普及文化遗产知识,提高大众的文化素养和保护意识,当好传承文化遗产的新一代“接棒人”,让中华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持续焕发活力,确保传承与发展永远“在线”。

青春赋能,做文化遗产的“披荆斩棘者”,勇于破局、敢于创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勇于破局传统框架,敢于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利用数字技术重塑历史记忆,积极探索如“数字故宫”“掌上敦煌”“科技三星堆”等新模式,实现内容与观众的远程互动,把文化资源化为数字资源,拓宽文化触达观众的途径,激活文物中蕴藏的历史密码、文化信息、精神基因。这种对传统的尊重与创新的融合,让文化遗产不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引领着文化自信的浪潮滚滚向前。青年干部不仅是文化遗产的守护者,更是创新的“生力军”。我们要以青春的活力为笔,以创新的思维为墨,勇于破局传统,敢于挑战未知,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让文化遗产“价值再生”。

青春担当,做文化遗产的“自觉传承者”,开放包容、拥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承载着历史尊重、文化传承与民族精神延续的重任,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敦煌研究院的青年干部田小强,创新开展文化遗产“六进”等活动,用心用情弘扬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为敦煌成为世界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高地注入青春活力。在全球化浪潮中,青年干部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搭建文化交流桥梁,以守护与传承文化遗产为己任,让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跨越山海,与世界对话,共同书写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郭文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16720.html

(0)
选调生选调生
上一篇 2024 年 8 月 18 日 上午4:05
下一篇 2024 年 8 月 18 日 上午4:25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