黝黑粗糙的皮肤,稍显蓬乱的头发,习惯性皱眉眯眼……与风沙交战的38年,在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徐先英的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
基层天地,大有可为。只有在基层“墩苗壮骨”,在一线“摸爬打滚”,经风雨见世面、才能茁壮成长成才。正如徐先英,扎根基层数年来开展治沙行动,下农村、跑野外、测数据、写报告,把实验室搬到治沙一线;为了给绿洲边缘风沙口的百姓带去安宁,他白天蹚沙海、晚上睡地窝,风餐露宿4年多,研发出防风固沙模式和植被快速恢复技术;他牵头研发的治沙装备手扶式沙障机,已应用在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20余万亩沙海,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了不负祖国不负人民的实绩篇章。新征程上,党员干部也当如他,深入基层一线,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扛起重担,在基层熔炉里“百炼成钢”,用辛苦指数换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积极扎根一线。能否做到一切想着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是衡量党员干部合格与否的试金石,也是群众对党员干部进行评判的标尺。徐先英像一棵梭梭树一样,紧紧的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将热血与青春挥洒在西部的沙漠中,用自己的辛勤汗水让沙漠变绿洲,实现了荒漠治理从“外部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转变,他用夙兴夜寐、久久为功的不懈努力让沙漠环境“好起来”,让沙区的乡亲“富起来”,他也因此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员干部也当如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厚植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甩开膀子、迈开步子、扑下身子,脚踏实地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所急,用心用情为群众分忧解难。
扛起千钧重担。敢于担当对年轻干部既是一种政治责任,又是一种胆识气魄。不管是坚韧“治沙人”,还是基层“技术员”,徐先英服务基层、青春报国的奋斗底色一直没有改变。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使命呼唤新作为。迈步十四五规划新征程,面对前进途中的“娄山关”“腊子口”,党员干部要把敢于担当、勇于担当作为应对人生大考的“两把武器”,在矛盾面前不躲闪,在挑战面前不畏惧,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关键时刻豁得出来,在危机时刻顶得上去,勇挑千钧重担,奋力拼搏进取,,托举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郑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16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