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然文化遗产走向大众——焕发新生

七月下旬,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项目“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具有突出意义和重要价值的文物古迹以及自然景观,文化遗产承载了悠久的历史记忆,是人类历史发展中各阶段重要的文明成果,自然遗产展现了独特的地理风貌以及生态系统。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他们不可复制,因此我们需做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工作,加强群众对于自然文化遗产的认知及保护意识,让自然文化遗产走向大众,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生。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和文化遗产不可复制,也不可再生,因此需要充分挖掘我国的自然和文化,对其做好保护工作。一是需要做好调研评估工作,对我国自然文化遗产全面的调查统计,了解我国自然文化遗产的现状、价值以及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二是科技赋能,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文化和自然遗产进行数字化保存,既可以让人在线上随时可以感受遗产的魅力,亦可以起到保护和保存的作用,例如敦煌研究院建成“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等;三是建立遗产风险监测与防控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四是加强法律与制度的建设,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自然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管理工作。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从而提供监管依据和保护标准等。

坚持统筹规划。将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纳入到国土空间规划中,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要对区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进行整体规划,纳入到国家以及地区的长远发展规划,结合地区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保护和利用。同时编制完善各类专项保护规划,明确保护区域空间和风貌管控要求,从而保证自然文化遗产遗产的可持续保护和发展。

坚持合理开发。只有处理好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关系,才能使其走向大众,焕发新生,将中国的世界遗产推广开来,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探索自然和文化遗产传承利用方式,通过将自然文化遗产与文旅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例如结合自然遗产发展生态旅游、自然教育;文化遗产结合信息网络技术,让文化遗产更加生动的呈现在大众的面前。

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地球文明最宝贵的财富,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人类宝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不仅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还能践行大国担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大国力量。(白沙黎族自治县林业局  柯雨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16260.html

(0)
选调生选调生
上一篇 2024 年 8 月 14 日 上午5:45
下一篇 2024 年 8 月 15 日 上午2:00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