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土语”让理论更接地气

近年来,各地以田间地头唠家常式的“方言”“土语”让理论沾泥土、接地气,真正帮助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

在政策宣讲时,如果一些村民对专业术语听不懂,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听进去?要做好群众工作就要放下架子,撂下面子,会说‘群众话’,把工作部署‘翻译’成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对于老百姓来说,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他们听不懂,高深莫测的官话套话他们也不愿意听,青年干部只有学会说“摆聊斋”“拉家常”的“方言土语”,把晦涩的专业术语、抽象的政策框架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接地气的“土言土语”,才能让复杂深奥的理论原理“飞入寻常百姓家”,让老百姓听得懂。否则,在工作中就会陷入“鸡同鸭讲”的窘境,无形之中酿成了党员干部人民群众之间的隔阂,增加了做好群众工作的工作成本。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讲好“方言土语”不仅是党员干部工作能力的体现,也是为民情怀的体现,在“方言土语”的背后蕴含的是党员干部的知识素养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把会说“方言土语”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密切干群关系、做好群众工作的良方益药,主动融入群众语言环境,补齐“方言土语”短板,练好“方言土语”基本功,养成习惯用“方言土语”与群众沟通交流的风气,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服务群众,在与群众沟通交流中将所学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群众需求结合起来,将聪明才智用在服务群众最前沿,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绝对优势。

党员干部学会说“方言土语”,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深入群众身边,在走村入户中耐心倾听群众的“土话”“方言”“牢骚话”,多与群众“打照面”“拉家常”,逐渐就能学会“方言土语”,用老百姓最熟悉的方言土语话家常、谈发展、聊振兴,用心把各种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惠农政策、养老政策、医保政策、乡村振兴政策等大事说清楚、讲明白,用情体会老百姓“方言土语”中饱含的急难愁盼、酸甜苦辣,从群众的“土话”中找准工作的方向,找到解决的办法,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真抓实干、善作善成。

当然,学说方言土话,有助于与群众的沟通交流,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有效手段,但要真正走进群众、赢得群众,最根本的是要从思想上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在基层,很多干部都是本地的,讲的也是方言,特别是村级干部,基本都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但是,有些干部还是与群众存在着深深的隔阂,有些地方的干群关系越来越疏远。究其根子,不是不会讲方言土话,而是没有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让老百姓的生活更有质量,让群众的心情更有温度。

郑文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13158.html

(0)
选调生选调生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6 日 上午6:04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6 日 上午6:10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