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盛夏,我背着行囊离开家乡,来到淮水河畔,成为一名光荣的选调生。回望参加工作一年来的点点滴滴,我逐渐适应从青年学生到基层工作者的角色转变,褪去了青涩与稚嫩,收获了成长与喜悦。迈着更加坚实的步伐走在淮城这片厚实的土地上,真真实实感受到从“异乡人”渐渐成长为群众心中的“一家人”的归属感。
初来乍到,入乡随俗,莫愁前路无知己。初到异地乡镇,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陌生的语言,时常会有孤独感在深夜袭来。所幸,这种孤独感在群体中、在组织里得到慰藉。从熟悉街道行政区划到了解市情市貌,从学习机关工作规章制度到掌握条线工作重点内容,从学说“本土话”、过好“语言关”到学习基层干部的“治村经验”……我逐渐融入到集体中,和众多党员干部一道穿梭在村里,行走于田埂,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辖区党组织和党建工作情况。从“形单影只”到“其乐融融”,“我”变成了“我们”。“我们”是同事亦是战友,“我们”同行在古城复兴路上、坚守在为民服务阵地、奋战在基层治理一线。这里有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有烟波浩渺的运河之水,更有一群扎根基层坚守初心的“最可爱的人”,我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更明白了坚守的力量。
心之所向,素履所往,日拱一卒行将至。一脚从“校园门”踏入“机关门”的我,面对基层党建、社会治理、项目攻坚、人居环境、安全生产等纷繁复杂的工作,我陷入本领恐慌,不知该如何打开局面、发挥作用、破解难题,内心困惑迷茫。先后参加国家、省市区级的初任培训,逐渐了解工作业务知识,并通过一项又一项的任务实操,思想阴霾渐渐消散、业务工作渐入佳境。从扳着手指头数不清15个村(社区)、22个基层党组织,到组织基层党组织进行党建项目立项时的“独当一面”;从面对担任街道主题教育联络人时的“一筹莫展”到如期完成各项规定性动作时的“有始有终”;从准备年度党建工作述职材料,面对众多条线工作材料时的“千头万绪”到圆满完成党建述职材料时的“游刃有余”……一件件任务、一项项工作,给予了我一次次从“不会”到“会”、从“不可能”到“可能”的蜕变。第一次撰写发言材料,第一次办理发文文件,第一次得到群众感谢,第一次得到领导肯定……正是诸多“第一次”的累积,让我明白平凡的工作也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也让我更加坚定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信念。
心怀赤诚,上下求索,前路漫漫亦灿灿。夜幕时分,登上镇淮楼,望着远处点点星光,万家灯火照人间,倍感使命如山、责任在肩。“我们”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到村(社区)进行主题教育联络指导工作、“跑村”开展党建调研。在与村(社区)干部“面对面”交流中,了解工作难点、痛点、堵点;在与群众“心贴心”话家常中,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并实时建立“民生事实”清单;“我们”坚持“温暖淮城”党建品牌建设,打造“一专多强”党建品牌矩阵,不断提升党建品牌影响力。回首来时路,“我们”做了很多;眺望前行路,“我们”还有很多要做。我将继续立足本职工作,读好基层工作的“有字之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思想理念和工作方法,在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时,运用“有解思维”主动迎接挑战、寻找对策、战胜困难。
“欲有破竹之威,更需扎根之力”。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我想、我希望、我愿意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做一粒扎根基层的“种子”,在努力扎根、向上生长中“破土冒尖”。在践行宗旨、为民服务中逐渐脱离“新手期”,在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中不断“破难题”,成长为一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选调生。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街道办事处选调生 曹惠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8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