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守住民心、回应民声、顺应民意,以民心所向答好改革“时代命题”。
聚焦“改革为了谁”,恪守“念兹在兹、枝叶关情”的初心。站在谁的立场上,为谁谋利造福,是检验改革性质的试金石,更是决定改革能否在时代浪潮中扬帆破浪、成功推进的关键锁钥。“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众是社会的主体,当改革契合民心,他们就会成为改革最坚定的支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就是直面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群众内心所需、所盼、所望中,精准锚定改革的前行方向与突破重围的关键入口,解决好人民群众最为牵挂、最为切身、最为现实的利益问题。“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壮阔征程中,需要奔着解决重点领域的民生问题而去,多谋划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真正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事业,丝丝缕缕嵌入群众心坎上。
聚焦“改革依靠谁”,挺膺“依靠人民、一心为民”的担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民众身处社会的各个角落,他们对于社会万象的感知,有着最为真实、最为直观的细腻感受与深刻体验。积极搭建多元且畅通的沟通平台,线上依托“两微一端一抖”等平台,广纳民意,线下建好“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网格驿站等暖心载体,科学设置民生版块,精准针对当下改革热点与民生痛点,全方位、深层次地了解民生需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常态化落实“四下基层”,通过面对面倾心交流、一对一深度访谈等诚挚方式,引导民众敞开心扉诉说急难愁盼。踊跃开展庭院议事会、有事好商量等活动,动员鼓励更多群众参与决策议事,让他们立足自身利益与社会发展的视野,为改革的科学性、可行性提供接地气的见解,为改革顺利推进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石。
聚焦“改革成效谁来检验”,遵循“惠民利民、见行见效”的准则。人民群众作为改革的价值主体和参与主体,也应当是改革成果的享有主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改革倘若如断了线的风筝,脱离民生需求,便会成为无根之萍、无本之木。只有时刻关注民生疾苦,将改善民生作为改革的起始坐标和最终归宿,才能深入民心沃野,持续绽放出蓬勃生机与活力。矢志不渝地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意见作为衡量改革优劣的准绳,以民为镜、以民为尺,使改革成果能够真正为民所享,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具体而言,就是在改革蓝图擘画时,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受益为价值归宿,增强改革举措针对性;在改革方案构思时,及时吸纳民情民意,确保人民在改革中能够充分知情、充分表达和充分参与,增强改革决策科学性;在改革全力推进时,主动接受人民监督,令改革经得起人民严苛目光的审视与检验,增强改革落实执行力,托起老百姓“稳稳的幸福”。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委组织部袁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6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