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 朱敏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开展调查研究,让调查研究在新时代里常考常新。
“双眼”洞悉,以“见微知著”来把握调查研究工作的重点。秋毫之末,视之可察。党员干部应努力练就一双洞察时局、着眼未来的“火眼金睛”,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长远的眼光、全局的视角看待基层问题,既要“见微知著”又要“统筹兼顾”,对基层出现的问题有着本质的把握和深层次的思考。在开展调研工作前,眼睛要看得“清”、看得“透”、看得“远”。要看清基层可能出现的问题,始终拿好“显微镜”,坚持问题导向,对基层工作全面体检,落实到人、具体到事,对“小问题”给予“大重视”;要吃透政策文件,用“放大镜”以此熟悉政策涉及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把文件转化到具体工作中去;要放眼长远,用好“望远镜”,高位谋划如何紧跟时代、紧贴时情、紧扣时机,聚焦基层发展短板弱项,开展实际调查研究。
“双脚”出发,以“双脚沾泥”来深入了解调查研究工作的难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足迹遍布祖国山山水水,去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进科研院所、访千家万户,这为我们党开展工作、出台政策、制定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基层是政策的落脚点,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党员干部必须坚持走进基层,掌握第一手的数据资料。要到“热门村”去调研,采取“四不两直”等调研方式,及时总结优秀地区的经验做法,形成案例推而广之;更要沉下身子主动到“冷门村”去调研,敢于“啃硬骨头”,在调研时,要多和群众拉家常,常言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善于从群众的“抱怨”中听期盼,从而找准矛盾症结,逐个剖析问题,为化解基层矛盾提供“金钥匙”。
“头脑”善思,以“实际成效”来圆满完善调查研究工作的终点。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这就需要党员干部给调查研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把“问题清单”逐一销号,转化为“成效清单”。具体来讲,就需要党员干部始终站在人民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对于短期能够解决的,尤其是群众眼前的“急难愁盼”问题要建立台账,将调研成效落地与检视整改问题相结合,坚持即时整改、长期保持;对于短期不能解决的,要建立“常态长效”的导向,充分发挥上级部门的指导作用,及时为基层提供帮扶,同时明确有关负责人和负责单位,压实主体责任,按期调度进展情况,确保持续推进、久久为功,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效。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