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绘文化之“美” 书写“何以中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其中,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专门部署,擘画了新时代新征程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改革蓝图。我们当执“文化自信”之笔、“守正创新”之笔、“交流互鉴”之笔,书写“何以中华”。

执“文化自信”之笔,书写“弦歌不辍,各美其美”的传承篇章,循脉“何以中华”。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上下五千年不曾中断。巍巍华夏,文明何其博大,灿若繁星数不胜数。回望历史,中华文明历经朝代更迭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磨难而经久不衰,是因有中华文化筑牢信念支撑、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作为支撑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随着全球化加速演进,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激烈交锋、相互交融,牢牢坚定文化自信是中国增强国家影响力、维护国家安全、民族精神独立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和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统一。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多元化,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凝聚民族共识,增强民族自信。

执“守正创新”之笔,书写“百花齐放,美人之美”的改革篇章,维新“何以中华”。从《中国诗词大会》重温诗词风华,到中国艺术体操《凤鸣凌霄》彰显盛世汉唐,从《唐宫夜宴》实现文物“复活”,到民间传统烟火“打铁花”再绽夜空,中华传统文化正以其璀璨的魅力跨越时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于时代洪流而不颓圮,需要一代代中华儿女对之进行保护、开发和创新转化。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经久不衰、符合新时代价值观的文化弘扬起来,把不可触碰的历史文物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融入起来。要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多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研学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推动文化资源进课堂、进乡村、进生活。依托互联网载体,融合科技与文化,推动文化资源要素更多更快流动,惠及更广泛的群众,仅在分秒之间、屏幕指尖就拉近文化和群众的距离。要培育构建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创作以人民群众为导向、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含英咀华的文化精品。

执“交流互鉴”之笔,书写“开放包容,美美与共”的开放篇章,扬名“何以中华”。从张骞出使西域到玄奘西行天竺,从鉴真东渡授法到郑和七下西洋,从创办孔子学院到“China travel”席卷外网,中华文化因开放、传播、交流、互动而得以发展、得以进步、得以焕发新生。全球化浪潮奔涌向前,文化在漩涡中交融、激荡,中国应打通兼收并蓄的通道,搭起互通互鉴的桥梁。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开展文化事业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中华文化沿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传播、中国文化产品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出口,以文化会友,以文化发展,为新时代丝绸之路增色添彩。深化主流媒体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同时带动广大社会成员、多方社会主体协同发力,构建多渠道、多元化、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打通信息壁垒,打造和传扬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表述、新语言、呈现古往今来中国之美、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扬名“何以中华”。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罗汉街道建设村选调生张芷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17277.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8 月 20 日
下一篇 2024 年 8 月 20 日

你可能喜欢